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3号瑞辰国际中心1102室,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
邮编:100125
电话:010-67756312-8019
邮箱:ssnyfh@vip.163.com


当前位置:

设施农业分会   2015/11/11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召开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11月7-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由农业部信息中心承办,农业部信息化办公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出席论坛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北京宝讯溯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京、上海农委副主任殷欧、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占锦川、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江西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心(全球)集团董事局主席郭浩、农信通集团董事长李勇等。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2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张兴旺主持论坛。

农业部信息中心张兴旺在主持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

    [张兴旺]:在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信息化不可或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十年以后的2015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强调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如何把十八届五中全会有关精神落到实处,如何加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农业农村工作当中的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注入新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因此,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互联网+”现代农业。

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在致辞

    [严可仕]: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和海峡文化交相辉映、生态优良的宜居城市,享有有福之州的美誉,生产总值突破了5000亿。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出了福州茉莉花茶等优秀特色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014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730多亿元,特别是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我们建成了菜多多等农业电商平台,闽侯县作为一个集散地,建成了中国木艺在线交易平台。今天全国农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欢聚一堂,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交流“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和创新服务。必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想盛宴,我们衷心希望更好的助力福州的发展,尤其是希望各位业内的专家出谋划策,推动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将我市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在作有关情况说明

    [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为汇集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在更高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农业部信息中心等36家单位于2015年9月26日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成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截至目前,加入的单位共有2516家,先将有关情况说明一下。

    第一,联盟宗旨 成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旨在广泛联合全国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农业信息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信息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农业信息企业等单位和专家,围绕促进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建立沟通、交流、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深化合作,充分发挥联盟工作的整体效能,持续增添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动力与活力。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驱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发起单位 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是由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全国33家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和两家计划单列市信息中心共同发起。
    第三,组织架构 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性质的农业信息化沟通、交流、协同、协作组织,由理事单位和会员组成,拟参照行业协会建立,但不进行正式注册。联盟设立顾问组和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作为办事机构,秘书处设在农业信息中心。联盟分为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12316”研究院、部省协同业务部等工作板块,在顾问组指导和理事会总体部署下开展业务范围内的活动。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广泛吸纳政府、研究部门、中介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的有关学者和专家组成,智库将关注热点和行业划分成若干专业类别,其目的是通过智库长期建设和发展形成农业信息化各领域的核心引领团队及领军人物。 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将充分依托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挑选农业信息化领域内具有极高知名度和一定影响力,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具有深厚理论背景作为特邀嘉宾,论坛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活动为论坛的成员提供一个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增添联盟的动力和活力。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主要利用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资源和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的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并向农业信息化领域输送人才,成立南方和北方两个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12316”研究院主要是挖掘全国农业公益服务号码数12316体系的潜力,充分发挥12316的作用。负责制定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编制,方案设计、规范制订、应用推广以及专家队伍组织管理等工作。
 
    第四,下一步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陆续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努力把握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盘”,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规范的制订。二是,努力承担农业信息化部门间的“传动轴”,衔接好政府与市场边界,凝聚各方共识。三是,努力发挥农业信息化组织间的“润滑油”作用,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平台,逐步形成各方互动的工作局面。四是,努力激发农业信息化的“加速器”效应,整合业务应用,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形成合力,确保互联互通,构建全国统一以及区域性应用的大平台。五是,努力担当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动机”,深化资源共享,通过资源的开放,集聚和融合,实现业务创新、价值增值、合作共赢。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必将对加快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作主旨演讲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互联网+”农业现代化、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等等一系列新的概念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一个新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互联网。那么,在这样新要素加入之后,我们农业现代化的路怎么走?

首先讲一讲我对“互联网+”的认识,其次谈一谈为我们我要借助工业4.0来讲农业4.0,第三讲一讲我认为当前在“互联网+”服务我们“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有几个关键的事情要认真的抓紧和推动。 首先讲第一个方面,我是怎么看“互联网+”的。今年3月15号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概念,7月份国务院的行动计划指导意见出台了,各个地方都在跟进,“互联网+”成为我们整个全中国最热的一个词之一。但是,确实是“互联网+”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互联网+”这个概念有大和小两种不同的说法,如果说“互联网+”用大的概念来说,它大体上相对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技术体系的一个代表性名词,就像我们今天把“互联网+”看作是信息技术取得巨大的标志性的产物一样。所以这是大的概念。但是我比较赞成小的概念,“互联网+”小的概念我觉得3+3,三个要素,三个构成部分。三个要素就是,联接、信息和平台。第一个要素是联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加起来,大体上就是三个东西。不仅是物相联,人也相联,所以联接成为“互联网+”最主要,最核心的要素。 第二个要素就是信息,互联网汇集了、提供了极其广泛的信息。所有的事情我们在办之前都要问一问“度大爷”,我是做什么之前一定是问一问“度大爷”,比如今天的报告,我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还拜访了两次。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互联网上信息对大家的影响。第三个要素就是平台。比如说我们农业部的信息中心,在20多年前,30年前要建一个全省和全国的平台,联接的平台,不用说刚才介绍的400兆,就是建一个64K的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任何企业要建一个全国的平台,甚至延伸到国外去,也是相当容易。比如今天有多少人过去通过专网做的事,现在用微信就可以解决了。你想一想,你什么事都不用做,我为这个事建一个微信群,事情就从头到尾办完了。所以我们说互联网有很多的构成,但是核心就这三个要素。 接下来是另一个层面,就是要抓互联网机遇,利用互联网加快发展。实际上有三个部分,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互联网基地首先要有互联网,首先互联网能支撑我们,我们刚才说的联接、信息、平台能为我所用。但是现在不够,无论是信息、还是平台都不够。尤其是对于农业、农村、农民来说都不够。所以互联网+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互联网,当然我说的互联网包括了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

第二个就是“互联网+”。当然“互联网+”和“+互联网”究竟怎么区分?在我的定义里,作为“互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就是你这件事是基于互联网做就叫“互联网+”,如果是基于原来领域的,是基于原来这个技术把互联网三个要素+进去就叫+互联网,所以这个是定义的问题,不是概念的问题。所以我说第二部分是“互联网+”,我们原来的互联网企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这个是“互联网+”。 原来的互联网企业大家都知道,尤其是互联网提供的如此方便的平台、信息、联接。所以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正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方。这一点都没有错,在全国有多少地方,多少人在基于互联网走向创业?这将使我们很多的原来没有想到要做的事都在网上实现了,同样也对我们原来的产业带来了希望。也就是说“互联网+”和“+互联网”是要连在一起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很多传统企业的企业家很着急,他们怎么把我们的领域做过去了。其实不要紧,我们还有“+互联网”,也就是说当互联网成为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当这样新的要素在社会上能得到的时候,你如果不用它,别人就会用。不仅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要做,你的竞争对手也会过来。所以不管是什么行业,我们必须要“+互联网”,用它的联接来为我的销售、创新、商业模式服务。要用它的信息为我决策、管理服务。要用它的平台,很容易构建的平台,或者别人提供很容易使用的平台为我的商业模式的转换服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互联网+”做好。

第二部分就讲一下为什么要借用工业4.0来说农业4.0。倒不是说我来自工业,对工业4.0比较熟悉,而是我在想,当我们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结合的时候,我们什么样的旗帜,什么样的口号十分的重要,特别是工业4.0给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究竟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启迪,我感到用农业4.0这个概念还是挺合适的。但是农业4.0绝不是工业4.0。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工业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但是工业4.0里面的核心概念,核心理念对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是十分有用的。 而我们如果看《德国的工业4.0》的那本小书,它的第五部分是核心部分。它的两个整合,一个叫做垂直整合,一个叫横向整合。垂直整合实质上是从工业链开始一直到自己的产品再到用户这一侧这样一个流程的无缝的整合。横向整合指的是用户提供了新的需求,企业根据新的需求来安排工艺进行生产,然后再把产品倒到用户那边去。无缝对接是在整个企业的制造、加工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的无缝连接。这个是工业4.0的核心的理念。

对于农业来说,我们感到农业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使得农业的生产之前,能够实现真正和生产者、农民、农业企业真正实现无缝数字化高效的对接,如何使得农产品真正做到比订单生产还要精准,从菜市场到农业生产这样回过头来的无缝对接,这两个对接如何做到非常重要。我们的生产过程,从种子的下去到最后的收获,整个过程有一流的科学的精准的信息的指导。这样的链环走起来,是不是就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了?如果抛开具体的形态不说,这样的思路和工业4.0的抽象化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说,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使得到现在为止,组织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千家万户的状态还要很长时间的延续的农业生产,与今天互联网提供的这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过程。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要走向农业4.0的基本含义。当然,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确实应该想一想农业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条件,从平原到山地,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从规模很大农业合作社和大规模的个体农场,到一亩地还不到的山地或者是平原的农业生产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来变成一条新的像工业一样的有效的工业链生产线。

第三部分,就是想说一下走向2020。因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已经明确了两个核心指标,第一个指标叫做产业迈向中高端,农业也是产业,所以也要研究农业如何迈向中高端。第二件事是2020年的时候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两个任务实质上是硬指标,到2020年就要考核的。所以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把“互联网+”与完成这样的既是历史性,又是具体的,而且很快就要到的任务能够结合起来。我想提几个我自己的想法: 我在想,农业、农村、农民这里面的灵魂是“人”,也就是说农业不管是刚才说的什么条件,什么组织形式,什么样的市场规模,最后都是人在做。我们农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这样的发展使得我们农民的构成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我有时候在想,如果50年代出生的人不能干农业了,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当80后为整个社会挑大梁,当主力的时候,农业将会怎样?所以我说农业现代化与互联网的结合第一件事就是要发挥它的作用。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如何利用它使得我们在这样的过程里由具备足够能力的农民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服务。我认为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和最值得下功夫的事情。因为我是农业出身,我知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好。但是农业没有退休,所以如何使得今天和今后,包括在城市里面操作农业和从事农业的人,使他们的能力可以不断的提升。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农业信息化的大数据问题。总理的建议里面,农业的“互联网+”有几项任务,其中第三项任务就是精准农业,如何使得我刚才说的这样的链环转向真正的数字化的无缝对接。那数字化的无缝对接不是网络的联接,不是计算机的联接,而是信息的无缝联接。而信息的无缝联接不管是从最后端,从餐桌到超市到农业生产,还是前端的化肥、农机、农药这样的过程里,如何实现真正的点到点,而不是泛泛联接,而是到每个人,每个农户的手上。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这个要到每个需求者和每个生产者,每个种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之间,能够具体化连接起来,我们要实现具体化的支持,而不是泛泛的。这样的大数据的要求就不是把什么东西都搜集过来,数量很大,然后推送出去也数量很大。这是一个概念。所以这是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我感到要使得市场机制能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中央文件也确定了,但是对于农业来说,最大的头疼的问题是千家万户、一亩三分地的农民如何成为在市场上具有对话能力的市场主体。在这样的过程里,如何来寻找利用“互联网+”联接、平台、信息这样一种泛在的大家可用的工具,使得我们能够形成一些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农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具有市场平等地位的人非常重要。 

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屈冬玉在作报告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这次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的重大活动,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共享实践经验,共谋发展思路,共商推进举措,合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参加本次论坛的人员,有的来自政府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有的是涉农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还有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参加人员之多出乎预料,充分表明"互联网+"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战略行动。下面,结合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我就如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充分肯定"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的可喜成果。互联网全功能接入我国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作出"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带来了深刻变革,“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可喜成果。第一个在农业生产上,农民越来越根据政策、技术、市场价格等信息安排生产,现在信息既是资源也是渠道,更是平台。过去对信息的理解就好象是情报,最早的狭义就是情报。后来信息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我想未来的信息是渠道也是平台。所以,农业的信息化就是要把跟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一些数据,首先要变成数据,变成在线化,变成可加工的数据。这个是我们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现场

第二个,在农业经营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农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为我们农业农村的市场信息化增添了无限的潜力和重大的动力。农村电子商务也创造了新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塑造了农业产业的新形态。三十年前,安一部电话是又贵又不可能,中国要实现每户一部电话几乎不可能。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所以现在只要你愿意,每个人要多少部手机和号码资源都可以满足,满足人无限的需求。所以农业生产将来将转向个性化的定制农产品生产。比如说,半年以后,要跟老人祝寿,我们要定一个寿桃,我们就去找这样的农场,你可以定制,农业的个性化定制,比工业的个性化定制可能来得更广泛。这也是互联网对农业的生产的影响。还有一个是对农业管理的影响,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千家万户,地大物博,交通也不方便,相对于城市来说,人口也比较分散,那么对农业的行政管理和农村的政务建设,只有通过互联网,相对于现在的大数据时代,只是刚刚起步。 第三个,我们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过去我们传统行业好象差不多,我们要搞定制农业就要精准化,标准化。可复制,可持续。农业服务商,包括中国农业部的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网站之一,12316全国农业服务热线,年咨询量达20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农民与专家的“直通线”、农民与市场的“中继线”、农民与政府的“连心线”。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已经进村落户。在座的好多都是实践者,参与者、使用者、受惠者。以上成绩的取得,就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在座的各行各业真抓实干的结果。面对“十三五”“互联网+”现代农业,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更有很多历史机遇。我想,挑战要分析清楚,更要看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它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我理解互联网思维应该包括共享、开放、辩证思维。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发展共享机制,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所以今年以来,国务院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举措,把农业摆在重要位置,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我认为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互联网+”,互联网等都是手段,都是为我们两个百年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这个目标不能变,大家不要把手段和目标本末倒置。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发展这个根本目标。这样我们才能够把互联网+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正确的轨道上。 第二要正确处理“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关系。我想“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这是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但是+互联网是每个行业,特别是传统的行业迈出的第一步。就像你没有+微信,你怎么知道朋友圈。你加了以后才有可能“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如果不上它的平台,你怎么能够产生购物的冲动,所以我说对传统农业,特别是从业的人员,要尽可能的+互联网,把你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能够加上互联网这种手段。 第三立足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第一个是信息不对称,现在有的地方发展农村信息发展很好,实际上是减少中间环节,产销对接,这个是传统的说法,用互联网的说法是B2C、C2C、B2B,这就是解决市场信息的对称问题。还有国际化、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过去的中国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和自贸区的建设和各种各样的优惠关税的安排或者零关税的安排,都迫使我们任何农业的产品都要面临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比如茉莉花,说不定全世界还有更好的地方生产茉莉花。将来也有可能福建也跑到法国去生产茉莉花,这就是要树立全球的视野。说不定那里生产的茉莉花比这里要更便宜。如果你没有这个思维,你等别人生产出来再出口到中国,别人可能就会设立关税。所以要解决生产化、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的问题。

还有就是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带动标准化。不管是互联网形式也好,还是传统的模式也好,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可持续,不管是个人、公司还是业务产品、商业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你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今天买一个苹果一块钱,口感是这个样子,是没有严格的标准,是他自己建立的。明天再同样一块钱,如果买的苹果是差的,这样就不可持续。所以要把模糊变成量化。所以互联网的标准传播很快,所以我想做标准,今天这次展会我看到有好几个小的产品的标准有个标准样,甚至建立了二维码,我觉得这个方向就值得探索。 二是促进规模化。标准化是基础,规模化是维持市场活力的基本条件。 三是提升品牌化。上午我们表彰了全国一百个农业合作社一百个品牌,因为中国的农业太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那怎么抓?一个是要抓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还有一个就是合作社。合作社是地域品牌和公司品牌的基础。合作社没有品牌,光说这一片很好,如果一粒老鼠屎就会坏一锅汤。所以我觉得提升品牌化很重要。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产值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总之,中央的决策已经部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新一代的互联网的历史浪潮是靠我们在座和不在座的广大人民,产学研用四方面共同推进和创造的,农业更是这样。

第三部分,扎实推进,做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互联网+”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企业来说是想实现更大的利益,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可能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关系。所以,首先我说要重点要加快农业电子商务,这个是个重要的切入点。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利益的驱动,来引导广大社会来投入研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不管是现在的阿里巴巴和京东,他们首先是工业品开始,因为工业品容易标准化,风险比较小,但是中国社会最大的魅力、挑战和潜力是鲜活农产品。我跟永辉超市的领导在探讨,我说真正有视野的,要搞鲜活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这样才可以真的跟国外的同行竞争的时候,确立我们自己的优势。同时,优质农产品特别是地域特色和文化相关联的农业农产品的量是有限。所以农产品的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的模式不能跟工业产品杀价一样,我也跟有关的平台的公司进行了探讨,今天上市一万支花,第一个买主一千支,剩下就9000支,今天上市的一万支是越卖越少,跟工业品是不一样,比如一万套服装卖完了,马上就可以调货了,但是鲜活农产品这些是不可能马上调货的,所以今天这么多人,我为什么今天特别看重这个平台,因为大家可能都在跟着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模式,用秒杀,但是农产品不能秒杀。所以我希望你们在座的人要建立拍卖机制。实际上在荷兰的花卉市场是这样做,他们是越拍越高的。互联网+是确定农产品的特有的价值取向。 农业物联网是要按照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理念,深入实施国家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推广适宜农业、方便农民的低成本、轻简化的“傻瓜”技术设备。 

第三,要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点突破。农业条块分割,数据共享的任务异常艰难,所以我们不要只建自己小的数据库,小的数据库刚开始有点用,但是过一段时间没有用了。因为没有进入到大数据的共享,所以要学会建一个相互之间共享的机制。这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确实做到数据公开、开放,只有开放的大数据才是真正有附加价值,小数据是没有社会价值,只有你自己公司或者小部门的价值。 第四,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这个是“互联网+”现在的落脚点。不管是12316也好,还是其他服务的方式,我觉得应该强调政府的移动终端服务等等,我们最近要大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因为农民连APP都不知道。如果农民都不会用手机,那我们的对象就接不到信息,我们套用一句俗话叫做暗送秋波,没人接收。包括农业生产产生的数据,要让广大农民用起来。第四部分,营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一个要强化政府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和相关部门也要做。在省级层面,相关数据要整合到一个平台。只有各个省整合好了,到了中央层面按照国家规划2018年要实现整个数据的互联互通,所以顶层设计非常重要。 第二个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现在是市场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任何工作都要从市场的观点出发,需求的观点出发,需求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农民。研究好了需求再进行企业性运作或者企业运作,政府只能支持或者协作。企业主体作用不到位,就不可以把盆景变成风景。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个技术相对工业来说落后了,而且它复杂程度要比互联网+工业复杂很多,因为门类很多,有活体,有生命体,这个是它的挑战。

第四个要加快培育新农民。新农民过去讲是懂技术,会经营,现在可能要加上懂互联网。不懂互联网的农民可能不是新农民。我们讲,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共同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伟大行动的实现。因为,农民、农村、农业是我们国家永恒的主题。 三十年以后,五十年以后,我们可能还是世界上农民群体最大的国家,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农民,相当于整个欧洲的人口,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下一代人,都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能做的事,只要我们努力,一年进一步,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部门来推进,扎扎实实把互联网+现代农业这一艰巨光荣的任务做好。

摘自:人民网